首页 - 关注 > 话剧《朝阳门外·雅宝路》讲述改革开放动人故事

话剧《朝阳门外·雅宝路》讲述改革开放动人故事

发布于:2018-09-21 15:14:00 来源:综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话剧《朝阳门外·雅宝路》讲述改革开放动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9月19日晚,原创话剧《朝阳门外•雅宝路》在北京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拉开帷幕。《朝阳门外•雅宝路》是朝阳区委宣传部、朝阳区社工委、朝阳区文化委及朝外街道共同策划并携手北京厚浪文化,本着立足朝阳、书写朝阳的宗旨,共同打造的大型原创话剧。

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记录朝阳商贸变迁历程

话剧《朝阳门外•雅宝路》是以朝阳区雅宝路市场为背景,两代雅宝路人的发展、变迁为主题的原创话剧。朝外地区自古即有关厢文化传承,漕运文化在这里发扬光大,朝阳门更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商贸”一直是朝阳区的重心。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朝阳区建区60周年,岁月如梭,六十年间CBD北京商务中心区拔地而起、外国驻华使馆云集,朝阳区早已成为北京市对外交往的视窗、奥运工程的建设更是带动了朝阳区的投资热潮。但风起云涌,书写六十年波澜篇章的终归还是一代又一代的朝阳群众。

朝阳区文化委负责人表示,该剧浓缩两代雅宝路人的人生历程,着重刻画出朝阳人历经时代变迁而不忘初心,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调整经商思路,自我完善、拼搏努力的故事。体现了一代代朝阳群众在各级政府的引领和支持下,为追求精神文明与商业发展双丰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全剧以点带面,将以时代留影的方式展示朝阳区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代风貌以及建区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引领时代潮流,讴歌大运河文化,折射新时代关厢风貌。

还原雅宝路市场40年风雨征程,见证朝阳百姓点滴生活变化

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雅宝路市场无异是朝阳商贸文化的代表,这里堪称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服装服饰交易中心之一。上世纪80年代,这里诞生了数不尽的“千万元户”,创下了年贸易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神话。《朝阳门外•雅宝路》通过丰富的舞台场景变换,描绘出雅宝路市场几次升级换代,从最初的“摆地摊儿”到后来的“铁棚子”门脸;从退路还民“拆棚子进楼”,再到发展电子商务、建立自有品牌。通过重重戏剧冲突,展现出雅宝路商户随着时代变迁,一次次营商环境的改善,不断主动进行产业调整与升级重塑。通过雅宝路一代商户群像体现出 “敢为人先”的朝阳精神,展现了“时代弄潮儿”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不畏人言、不畏艰辛,奋勇拼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时代,收获美满生活,也合力建设出新朝阳的历史往事。

时代在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朝阳门外•雅宝路》通过塑造第二代雅宝路人把握时代脉搏, 深谙雅宝路在“十三五”规划下,必将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形象,以两代雅宝路人的理念冲突和家庭矛盾,刻画出时代变迁下,朝阳人积极响应市场升级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定扛起朝阳区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的形象,也表现了60年来朝阳群众虽历经风霜,但始终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体现出朝阳群众为适应首都功能定位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积极响应的执行力和行动力。

同时,剧中人物李国栋的角色塑造,又真实展现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数十年如一日为雅宝路商户做好指引和服务工作,成为商户的引路者和服务员,体出“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精神内核。

牢记使命担当,争做朝阳区发展历史的记录者

朝阳区立足于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话剧《朝阳门外•雅宝路》,从构思到形成大纲、初稿、反复修改,组织专家论证,历时整整十八个月,主创团队在创作阶段进行了大量采访调研工作,陆续采访调研二十余次,走访了雅宝路商户、雅宝路综合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员、东岳庙、日坛公园等单位相关人士、朝外街道相关负责人等数十人,在朝阳区委宣传部、朝阳区社工委、朝阳区文化委及朝外街道的带领下,多次召开研讨会,九易其稿,耐心钻研,精心打磨,青年演员沉心排练,精益求精,最终呈现给观众一出极富“人情味”的大戏,也是朝外街道“五个一”(一幕剧、一日游、一个博物馆、一个春分朝阳文化节、一本书)工程中的重要项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