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难民在德国,生活得怎么样?

难民在德国,生活得怎么样?

发布于:2015-09-22 09:19:00 来源:新华网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新华网的“难民在德国,生活得怎么样?”,希望大家喜欢。

原标题:难民在德国,生活得怎么样?

图:柏林市克罗伊茨贝格区难民中心的外景

新华网北京9月22日电 据新华社客户端报道 “这里的人都很友好,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来自巴勒斯坦的玛丽亚这样告诉前来参观难民中心的记者们。

为了躲避动荡,玛丽亚和丈夫以及两个孩子几年前离开了家乡。起初他们曾到周边国家寻求避难,但因特殊的“无国籍”身份未能有结果。在了解德国的制度能够帮助自己后,一家人几经辗转最后来到德国避难。

玛丽亚一家目前居住的这个难民中心位于柏林市克罗伊茨贝格区的一个普通住宅区,环境幽静。这家由养老院改建的公寓2012年冬天开始运营,现在居住着约400名难民。他们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来自叙利亚、伊拉克这样的战乱地区。

图:来自巴勒斯坦的玛丽亚(中)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经历

像这样的难民中心在德国各城市还有很多,它们是难民到达德国后的第二个落脚地。按照德国的制度,难民初抵德国后的前3个月都生活在所谓的“第一收容所”,进行登记和提交避难申请等事宜。3个月之后,根据德国各联邦州以及所辖市县的分摊额度,难民会分流到德国各地的难民中心继续生活,并等待避难申请的审批结果。

位于克罗伊茨贝格区的这家难民中心,与本地一些相关协会和组织都进行着合作。同时还有志愿者参与难民的安置工作,他们需要有较好的语言和人际沟通能力。管理方认为,将难民中心设在城市中心,既方便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又有利于难民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近期难民潮的出现,使难民中心的安置工作和对人手的需求都有明显的增长。

图:难民中心一层的公共活动区

记者来到难民中心采访时接近中午,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人进出难民中心。中心的一层是公共活动区域,有儿童活动室、教室等房间。楼上则是难民的生活区域。由于近期大量难民的持续涌入,德国相关部门的安置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第一收容所”难民“积压”等新闻时常见于报端。难民中心管理人员表示,相较于“第一收容所”,难民中心的压力相对小了一些,情况也更为有序。

难民中心负责人苏珊介绍说,难民中心并不提供一日三餐。按照德国相关法规,难民及子女每月会得到一定金额的补助,用于购买食物、日用品等基本的生活花销。此外,难民也享有接受医疗服务的权利,难民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在预约医生、语言翻译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帮助。

那么,难民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呢?通常,早上起床后,有孩子的人会送子女去幼儿园或学校。在德国,难民的子女也有接受教育的义务。之后,避难申请已获批准的人需要去上德语课。按照德国相关规定,难民身份得到认可的人必须要参加“融入课程”,学习语言、了解德国社会和文化。其余的时间,人们可以购物、料理家务、探亲访友等。

图:公共活动区的一间教室

由于是集体住宿的形式,难民生活在一起也需遵守规章制度,例如晚上10点以后不能再接待访客,不能过吵、播放大音量音乐等。这些都有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有记者问到,难民来自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信仰,生活中会因此发生冲突吗?

“他们都是从战争等恶劣的环境中逃离出来来到这里,所以都希望过和谐、快乐的生活,”苏珊说道。“更多的时候发生摩擦也是和所有邻里一样的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冲突,比如谁没有按时打扫卫生、谁声音太大等等。在因为语言等原因产生误解的时候,工作人员会进行调解。”

图:难民中心的儿童活动室

难民在难民中心生活的时间有长有短,这取决于避难申请审批的情况。未获得批准的人要离开德国回到原籍国。而得到难民身份的人也就获得了在德国居留的权利,可以搬离难民中心逐步开始下一步的生活,工作人员也会在寻找住房等问题上给与帮助。所以,在难民中心居住的人是不断流动的。如果有空位,管理人员会上报相关政府部门,等待安排新人入住。

如今,玛丽亚一家人已经在柏林生活了两年时间。她说自己很满意目前的生活,平时有空闲时会经常外出去了解柏林这个城市和人们的生活。

“在一个新的国家和环境中开始新生活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得到了当地人的帮助,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并不孤单,”玛丽亚说。

她坦言,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还是语言问题,“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德语,我的家人也都想学习德语。我们要学好语言,以后还要找一份工作,像普通人一样地去生活。”

文/图:新华社柏林分社记者何梦舒

编辑:班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