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四十年,中国经济从短缺到丰裕,中国供给有实力

四十年,中国经济从短缺到丰裕,中国供给有实力

发布于:2018-12-17 08:2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四十年,中国经济从短缺到丰裕,中国供给有实力”,希望大家喜欢。

四十年,中国经济创造奇迹

从短缺到丰裕,中国供给有实力

本报记者 李 婕

“以前哪能想买啥就买啥,都得凭票据、排队买。”深圳的李女士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在供销社排队采购的场景。

“家里买了彩电,那时候太稀罕了,街坊邻居都来看新鲜。”北京市民崔建国记得,自家拥有的第一台彩电是进口的,是找单位跟商店做担保才买到的。

凭票供应、进口才有,这是在物质并不充裕年代人们的经历。改革开放改写了历史。“40年来,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呈现出供给充裕状态,各类商品品种丰富,数量充足。”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供给充裕来自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1978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622亿元,2017年接近28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8%。产量从小到大,品种从无到有。如今,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中国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物质产品的丰富,使人民生活基本需求得到极大满足。2017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服装类商品零售分别为22035和14557亿元,分别是1978年食品和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的34和52倍,年均分别增长9.4%和10.7%。反映消费品市场发展水平与规模的统计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55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66262亿元,年均增长15.0%。

居民家庭婚嫁必备的“三大件”变迁最具代表性。改革开放初期,“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20世纪80到90年代,“三大件”变成了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进入21世纪,移动电话、计算机、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2017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35部,计算机80.8台,家用汽车37.5辆。

日渐充裕的不仅有商品,也有服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供给端的长足进步,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大众餐饮、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供给”为着眼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幸福产业加快孕育,中国供给让人畅想无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2月17日 第 07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