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留学还是晚留学?各持己见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早留学还是晚留学?各持己见”,希望大家喜欢。早留学还是晚留学?(关注留学家庭系列(一))耿一...
2016-07-25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为何要有“新工科”,对接新兴产业”,希望大家喜欢。
为何要有“新工科”(科技杂谈)
谷业凯
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相互影响。发展“新工科”,对接新兴产业,培养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精准医疗……可能有人会问,这些最新的科学技术到底属于工科还是理科?
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如果涉及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向,应该属于工科;而要论及算法、程序设计语言、数据挖掘、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等,则应属于理科。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数十年,但它究竟对应的是工科还是理科?恐怕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日前在复旦大学召开的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针对新经济对工程教育的需求和挑战等问题,达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提出要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主动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
“复旦共识”中,姓“理”还是姓“工”已不再重要,“合”字才是亮点;促进现有工科的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学科跨界整合,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学科视野下学习,让创新的链条得以充分延伸,这才是“新工科”真正带来的理念和范式的转变。
为何要有“新工科”?学科是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导向。当传统的理科和工科已不足以应对时代变革,按需求建专业,从适应服务向支撑引领转变,是“新工科”的重要使命。曾有一位工业物联网企业的负责人向笔者“倒苦水”:到高校去招聘,不少专业都靠得上,似乎又都靠不实。看来,如果高校教育与企业的“胃口”相距太远,所培养的人才就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新工科”怎么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2016年工科在校生约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3,专业布点17037个。工程教育促进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虽然工科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但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不可偏废,不能用“新工科”去取代“老工科”,不能应激性地多设一些新的交叉专业,甚至片面追求专业细分。“新工科”不但要带来更多知识,更要做知识的“脚手架”,搭建一个知识拓展的平台。
“新工科”还需冷思考。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技术发展迅猛,技术上的“无人区”越来越多,相应地也带来不少道德伦理问题。“无人区”也要有伦理规范,“新工科”既要立足技术前沿、鼓励研发,也要触发学生冷静思考新技术对社会层面的影响,让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进行,培养造就一批多样化、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发展“新工科”正当其时。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21日 18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2021年,你的留学计划有变化吗?”,希望大家喜欢。2021年,你的留学计划有变化吗?本报记者 赵...
2021-04-01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关于留学申请——如何面试?看学长、专家怎么说”,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留学申请——如何面试?看...
2022-05-12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网的“汉富控股与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签署“少年硅谷”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大家喜欢。 11月30...
2016-12-01
热门文章
疫情之下学术之上(海外学子看海外)
餐厅吃到“预制菜”,消费者咋看?
核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清洁赋能美好生活
冀北大厂供电绝缘化改造提升农村用电安全
电网改造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