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吃什么可以拉肚子(吃什么容易得尿毒症)

吃什么可以拉肚子(吃什么容易得尿毒症)

发布于:2024-03-04 16:40:03 来源:互联网

对一些比较可惜的病人做一个病例分享

IgA肾病患者,已经予以激素治疗,但还是需要维持性使用,好转出院后拒绝服用高血压药、激素等药物,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拒绝复查,直到过了大概半年左右,是被120送到急诊的,全身水肿,血压非常高,没有小便,肾功能始终无法恢复,动静脉内瘘做好后就安排出院了,让他每周三次来血透,它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候一个礼拜来一次,有时候不来,血压药物也是,不头晕就不吃,由于年轻身体能耐受,并没有当回事,反而觉得我们啰嗦,有一天晚上又来了,这次没这么好运了,2、这是一位老年女性,原发病是糖尿病肾病,血糖控制差是根本的原因所在,而这个病人诊断糖尿病后也是从不忌口,血糖高了就自己多打点胰岛素。

后面是由内分泌科转入我科治疗,原因是“尿毒症”了,目前长期在我们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治疗,从诊断糖尿病到发展为尿毒症,也就几年的时间。

很多尿毒症患者在没有出现尿毒症之前如果重视了,是可以延缓进入尿毒症的时间的,作为肾内科医生,非常清楚哪些损伤肾脏的因素,如果告诉病人了病人还是不引起重视,就会什么是尿毒症?

说尿毒症其实是一个比较通俗的讲法,规范的诊断应该叫做“终末期肾脏病,也是上面所说的尿毒症。

尿毒症其实是慢性肾脏病的最终称谓,它其实是由于尿毒症阶段。

1、临床表现

早期没有什么特性性的症状,很多人都是因为血压高、脚肿、眼睛肿来看病的,化验一下肾功能发现已经尿毒症了,有部分人会有四肢乏力、腰酸、晚上小便多,渐渐的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肚子胀、皮肤瘙痒、头晕、气急等,注意了,这些症状往往都是B超提示双侧肾脏萎缩,慢性肾病图像,有的是因为尿毒症的急性并发症如出现心衰、肺水肿时就诊那么还会出现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等。

为什么不能通过做个手术或者长期吃药来治疗呢,在这里我告诉大家,其实透析以及移植本身就是很大的进步了,在没有出现两个技术之前,尿毒症是不可能会有现在这么高的生存率的,一旦脱离透析,那么病人由于无法自主代谢体内过多的毒素、水分、电解质等,方式①将透析液和血液在透析器中置入,利用透析膜的作用,通过扩散、对流、吸附等原理有效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毒素,并从透析液中补充缺乏的物质如碱性离子、钙离子等,从而替代肾脏以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进而维持生命。

//p1.toutiaoimg.com/large/tos-cn-i-0022/e5af62b4d7d84cdfb066961f598f3d22" web_uri="tos-cn-i-0022/e5af62b4d7d84cdfb066961f598f3d22" img_width="487" img_height="640" fold="0" onerror="javascript bold;">方式③在尿毒症患者体内通过手术的方式植入新的健康的肾脏,在移植成功后恢复肾脏功能,而且现在的移植技术已日趋完善和成熟,所以这种方式是优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但遗憾的是肾源紧张,所以只有少部分人可以选择。

那还会有人吃吗?国家的相关部门也会把这个东西列入黑名单禁止食用,相信相比较生命而言,应该没人会明知道这个吃了会得尿毒症还有人吃吧。所以,题主问题的意思应该是①高盐

其实也是针对引起尿毒症的原发性疾病来讲,盐摄入过多是引发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血压了大家是不是认为吃好药就没事了?注意事项//p1.toutiaoimg.com/large/tos-cn-i-0022/b27c18ce84174ff7acc03c4561a62b54" web_uri="tos-cn-i-0022/b27c18ce84174ff7acc03c4561a62b54" img_width="398" img_height="301" fold="0" onerror="javascript bold;">②高糖

这也是针对于尿毒症的原发病而言,即糖尿病,如长期摄入甜食/糖分过高致糖尿病,注意了,注意事项 bold;">适量即可,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凡事有个度”,如果已经诊断糖尿病,那血糖水平的稳定就是以身试糖”,最终后悔的还是自己。

上百万个肾小球构成,而肾小球大家不要把它真理解成一个“球”,它是由许多的④具有肾损伤的药物

比较常见的即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不可随意更改服用剂量及服药次数,注意了,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是有明确的肾损伤依据的,也曾有报道有人因服用此类中草药制剂引发急性肾损伤,如果耽误了治疗,由此进入了慢性肾功能不全,那终将进入尿毒症期!

更可怕的是对疾病的不重视,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尿酸血症、肾小球肾炎等尿毒症的原发疾病如果积极配合治疗,让我们一起对尿毒症说“不”!!!

参考文献279.

2、王海燕.主编,肾脏病临床概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梅长林.余学清.主编,内科学肾脏内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