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黄土高天》:绘新农村改革时代长卷

《黄土高天》:绘新农村改革时代长卷

发布于:2018-11-19 08:1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黄土高天》:绘新农村改革时代长卷”,希望大家喜欢。

《黄土高天》:绘新农村改革时代长卷

□李 军

4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高潮迭起。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剧《黄土高天》,用厚重的历史基调、与时俱进的农业发展观和细腻的笔触,围绕“活下去,富起来,新农民”,全方位展现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发展脉络,将一个个“一号文件”以生动且富有生活气息的方式进行了诠释,通过小人物书写了时代运势,绘就了农村改革的长卷。

导演阚卫平说:“这部剧让我们记住痛苦和美好,记住迷惘和奋斗,也是展现国家与人民继续改革,走进新时代的路标。”饰演男主秦学安的董勇说,“在这部戏的结尾,我说过三个感谢,就是感谢我们这个好时代,感谢我们的国家,感谢我们的党。”

剧中,丰源村由一袋面引发“饥饿”的矛盾到发展智慧农场、光伏农业,从破窑洞到小洋楼……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农村40年来发生的质的飞跃。秦学安一家在改革中勇立潮头,敢想敢拼,让梦想与时代共振,他们是万千农民追逐梦想的缩影。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农村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民也在这些政策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平台。董勇说,剧组曾到当地一个贫困县进行拍摄,亲眼看到了那里城乡人民日渐蒸蒸日上的生活景象,“知道农民现在的生活水平,我们都非常高兴,也获得了对改革开放40年给农村带来的历史性变化的认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黄土高天》塑造了秦有粮、秦学安、秦奋三代人的不同农民形象,以此呈现“小我”在改革浪潮中的自我实现与价值追求。秦有粮、张天顺这一代传统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扎根土壤,收获春华秋实,坚守初心,也循规蹈矩。时代洪流裹挟下,有人顺流而下,就有人逆流而上,秦学安就在其中。他身上有典型的西北人特征,满腔热血有拼劲,不服输不言弃。作为村支书,他带领着村民分地、办工厂、搞改革,是丰源村改革进程中的灵魂人物。作为农村改革的先锋派,他也尝尽了质疑与嘲讽,但仍拼尽全力带领村民挺立时代巨变的潮头。他身上不仅有农民的创新胆魄,也有农村基层干部沐风栉雨、攻坚克难的精气神。阚卫平说,“村支书秦学安这个在黄河边出生的娃,性格就像黄河水,凝重得有时让人‘焦急’,可这凝重中埋着巨力,可以让万里流水堵塞,也可以让万里流水奔泻。”董勇为了能将秦学安这个角色演绎得更好,很早就到田间体验生活。他表示,自己从小在北方长大,但扮演这个角色不能徒有其表,他特别注意从交往10多年的陕西朋友身上寻找可以借鉴的地方。从固守土地的小农思想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大势所趋,三代人思想的变化折射出农村改革40年以来的不同面貌。从解决温饱的“三农”问题,到走向小康的致富之路,再到践行绿色发展观的新型职业农民,《黄土高天》系统展现了40年来农民、农村的进阶成长。

此外,调研组陈组长秉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铁律,为农村改革建言献策;大学教授褚建林心系农业,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他们从实际出发,将维护农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破解制约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深层矛盾。

《黄土高天》是一面映照出陕北黄土高原社会变迁的历史镜像,编剧张强为其定位:“彰显农村改革40年的史诗大剧。”阚卫平说:“该剧的定位是史诗农村剧,‘史’是真实,‘诗’是意。”该剧以陕西作为事件核心,剧组的陕西籍演员封柏说:“陕西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有独特的西北情结与地域精神。剧中年轻人用所学所思回馈生养他们的土地,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当代青年人的代表。”

这部剧跨度达40年,大部分剧中人物要从壮年到暮年,演员在形象、体态、语言等方面表现出循序渐进又泾渭分明的变化。演员们表示,为传神地诠释人物形象,他们在表演上特别注意体验剧中人物的心理,挖掘人物之间的内部关系。饰演赵秀娟的王海燕真实还原了40年伟大变革中,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艰苦奋斗的善良勤恳的农村女性形象。王海燕说,角色定位同剧情的起承转合一样影响着剧作的走向与质感,很多表演经验都是在实干与探索中得来,唯有扎根现实生活,才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19日 第 07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