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我们为什么还要进剧场——“科技艺术节”引发的思考

我们为什么还要进剧场——“科技艺术节”引发的思考

发布于:2018-11-22 08:3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进剧场——“科技艺术节”引发的思考”,希望大家喜欢。

我们为什么还要进剧场

——“科技艺术节”引发的思考

贾力苈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北京中间剧场举办了“科技艺术节”,6部作品接连上演,或是以戏剧的方式讨论科技话题,或是借助流行的科技元素,重新定义剧场与观众的关系。

作品中,有两部由中国导演排演的外国剧作:邓树荣导演的英国剧作家卡萝尔·丘吉尔的《好几个》,张南导演的美国剧作家萨拉·鲁尔的《戈登的手机》,前者讨论克隆对个人身份认知的影响,而后者讨论手机对一个人社交关系的影响。另外4部则是由国外剧团带来、更加依赖科技元素来呈现的作品。西班牙的Voilà工作室带来的儿童剧《我要飞,去月球》,采用了真人与影像结合交互演出的形式;英国“探·向”剧团带来的《蛙人》,运用了VR技术;而吉尔达斯·科斯蒂尔的《匹诺曹2.0》使用了机器人,通过科技让我们熟知的木偶形象更具有人工智能的质感,整体上营造出一种复古科幻的气氛;都柏林的麦勒普洛剧团的作品《LOVE+》则由真人扮演机器人,讲述了人与机器人一起生活的几个片段。

不难注意到,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剧场创作者变得既兴奋,又焦虑。面对新技术、新元素,创作者们跃跃欲试,忍不住以新名词、新概念命名作品,填补创作市场的空白;而另一方面,剧场艺术引以为傲的“现场感”,甚或“浸没式”体验,在这些科技的冲击下,似乎面临着魅力值骤减的压力。科技到底让我们的剧场艺术变得越来越有特色?还是越来越没有存在的必要?

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却是一对不断让人产生新疑问的矛盾关系。科技的发展一直是剧场艺术“声光电”升级的永动机,它会让舞台变得更容易造梦、致幻,会让剧场引以为傲的现场感变得更为强烈,让观众更能体验到“身临其境”;但另一方面,在剧场以外,这些技术也在更快、更强烈地覆盖我们的日常生活。科技改变的不仅有艺术的质感,还有艺术的传播方式,科技让剧场创作者焦虑的不仅仅是内容如何吸引人,还有人们到剧场去的必要性。如果躺在家里戴上VR眼镜,就可以欣赏一场戏剧、舞蹈、音乐会,而且这个作品更加个性化,甚至可以私人定制,我们还会走进剧场吗?

这6部作品,在技术运用上都不复杂,但却以科技与艺术“恰到好处”的结合,回答了“科技可以给剧场带来什么”的问题。在这些作品中,科技是帮助观众获得更好的剧场体验的助手,而这些体验正是剧场艺术存在的必要性。这些作品让我们认识到:科技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当它们真正参与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重塑了我们的情感构成方式时,其存在才是更有价值的。而且,冰冷的科技,正因为与作为血肉之躯的演员同台,讲述着与血肉之躯的观众有关的故事和情感,才会散发出最大的能量,沾染上人的温度。这种体验,不是躺在家里、戴上VR能够替代的。

科技改变艺术创作的方式,让艺术的存在更加多元,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要性。倾听、对话与共情,让人们更加包容,这些正是剧场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无论科技的力量如何改变剧场,只有植根于人类情感创作而成的作品,才会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剧场艺术。今天如此,相信未来依然如是。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2日 24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 我们为什么还要进剧场——“科技艺术节”引发的思考

    我们为什么还要进剧场——“科技艺术节”引发的思考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进剧场——“科技艺术节”引发的思考”,希望大家喜欢。我们为什么还要进剧场——...

    2018-11-22

  • 王清州:盘古之笔

    王清州:盘古之笔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网的“王清州:盘古之笔”,希望大家喜欢。 书艺,本是具象之艺,一字成形,以古法用笔为美;而在...

    2016-06-30

  • 书法大隐——郭寿武

    书法大隐——郭寿武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书法大隐——郭寿武”,希望大家喜欢。 一、人物简介 郭寿武,字遐龄,斋号“石鼓斋”,祖籍山东,1962...

    2017-12-19

  • 乾坤冰心玉壶藏易购震撼发布(图)

    乾坤冰心玉壶藏易购震撼发布(图)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乾坤冰心玉壶藏易购震撼发布(图)”,希望大家喜欢。深藏故宫数百载,大师再造撼人间, 据悉,为庆祝故宫博物...

    2016-03-29

  • 许家文--不忘初心之、共筑中国书画梦

    许家文--不忘初心之、共筑中国书画梦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许家文--不忘初心之、共筑中国书画梦”,希望大家喜欢。许家文老师,珠海文文翰墨轩斋主,本科学历,监理工程...

    2017-09-05

  • 葫芦上的雕刻艺术——访新疆工艺美术家马江红

    葫芦上的雕刻艺术——访新疆工艺美术家马江红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葫芦上的雕刻艺术——访新疆工艺美术家马江红”,希望大家喜欢。葫芦上的雕刻艺术(中国民间工艺)...

    2016-08-30

  • 邸可新——观念和知识法国、中国巡展法国站

    邸可新——观念和知识法国、中国巡展法国站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邸可新——观念和知识法国、中国巡展法国站”,希望大家喜欢。展览主题:观念和知识——中国优秀艺术家法国、...

    2018-06-14

  • 《化蝶》等稻田画迎最佳观赏期

    《化蝶》等稻田画迎最佳观赏期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化蝶》等稻田画迎最佳观赏期”,希望大家喜欢。稻田画迎最佳观赏期6月22日,辽宁省沈阳市...

    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