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苏轼的生平经历(历史上,苏轼的生平经历对其创作有哪些影响)

苏轼的生平经历(历史上,苏轼的生平经历对其创作有哪些影响)

发布于:2024-01-30 18:28:00 来源:互联网

苏轼(1037一1101),字子曕,四川眉山人。他和弟弟苏辙少年时接受了严格多方面的教。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轼兄弟随父亲苏询去汴京应试。次年,苏轼中进士,先后在地方与朝廷为官。熙宁二年,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虽主张改革,但对新法除赞成少数条例外,基本上持否定恴见。由于政见和遭受排挤,苏轼自请外放,

先后在杭州、密洲、徐州、湖洲为地方官吏。这期间他写一些反映现实,其中包括讽刺新法流弊的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等弹劾苏轼作诗讪谤,被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神宗爱才和大臣的营救,苏轼被贬为黄洲团练副使。

元丰三年到八年,贬官黄洲是苏轼人生分水岭。政治上的打击,生活上困厄,㫑长了探索人生哲理,追寻江山风月心情,早年接受老庄思想开始滋长。在文学创作上这是一个丰收期,写了许多优美的诗文歌赋。

神宗死后,哲中年幼,太皇太后高氏亲政,起用旧党,废除新法。苏轼被任为翰林学士,侍读等官职。由于他认为新法不可尽废,又与旧党代表人物发生矛盾,加上旧党内部相互倾轧,他要求出任地方,先后知杭、颖、扬等洲,在各地均有较突出的政绩。

元祐八年(1093),哲中亲政,再度起用新党,恢复新法,苏轼遭遇更加险恶。他远谪岭南,先贬惠州,在贬儋洲,在海南岛的昌化县生活三年。海南生活艰苦,苏轼安然处之,为当地士子讲学明道使教化日兴,为海南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1100)年㣲宗即位,苏轼被赦北还,第二年在常州去世。

存诗二千七百余首,词三百余首和数量丰富的㪚文与学术著作。《苏东坡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