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国外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

国外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

发布于:2014-05-04 08:08:00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国外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希望大家喜欢。

国外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观察者说)黄家亮 郑杭生

学习借鉴国际上好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做法,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治理包括的内容非常复杂,国外关于社会治理的具体做法也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以下四个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可以代表其基本经验。

多元参与与合作共治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特别是社会福利改革运动的兴起,“多元参与与合作共治”的理念逐渐形成并被广为接受。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要点:第一,突破政府与市场的二元对立或单一主导,重视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即社会领域的作用;第二,强调“参与式治理”,即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以及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第三,强调“多中心治理”和“协作式治理”,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不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基于共同利益和目标的“伙伴式关系”,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合作来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多元参与与合作共治”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府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体制。例如,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的推动下,欧美掀起了一场社会福利改革运动,一个普遍做法是将大量社会服务项目推向市场,或者在社会服务中引入市场运作理念。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协作。据统计,目前美国有150多种类型、140多万个非营利性组织,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通过直接补助、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对这些组织进行扶持,而这些组织则提供了大量政府做不到、做不好或不便做的社会服务。

注重发挥社区作用。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形成了政府组织指导与监控、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主办、企业在社区内通过市场机构提供优质服务的社区治理体系,加拿大还规定中学生每年必须到志愿组织参加一定时间的义务劳动,否则不能毕业。

以人为本与标本兼治

注重改善民生。目前,尽管不同发达国家在保障水平上存在差异,但都将改善民生、增进国民社会福利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不断增加保障内容、扩大保障范围,逐渐从过去的补缺型社会福利模式向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转变。

注重塑造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西方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从扩大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入手调整社会阶层结构。如日本通过就业、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手段,成功塑造了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在这个有1.2亿人口的国家却有着“一亿皆中产”的说法。

注重构建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劳资纠纷为例,在发达国家,工会会周期性地与雇主协会就一系列涉及双方利益的问题进行协商、谈判;当谈判陷入僵局时,由劳资双方或政府指定的第三方或政府直接出面调解、仲裁。

注重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工作制度,将社会工作作为一项正式职业,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人性化、高品质的社会服务。在英国,社会工作涵盖了教育、司法、社区、养老等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而且社工的职业化程度很高,所有从业者都持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

依法治理与刚柔并济

强调依法进行社会治理。法治是现代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准则和手段。经过长时期的法治化进程,发达国家一般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法律监督机制也比较健全;老百姓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习惯于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方式来解决纠纷。

注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运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又被称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是对司法诉讼之外的所有纠纷解决方式的统称。目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已在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得到广泛推广。

注重意识形态、宗教、道德等软性约束力量的作用。发达国家很注重利用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等塑造国民的共同价值观念,从而使社会治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新加坡很重视通过培育国民的共同价值观以提高社会凝聚力,在经全民讨论并由国会通过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提出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五大共同价值观,得到了各大宗教团体和种族的认同。

预防为先与动态治理

较之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复杂性、风险性大大增加,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存在,这使得现代社会的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这样一个高风险社会,许多国家形成了“预防为先与动态治理”的理念。在实践中,这一理念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国外社会风险评估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环境风险评估、法律风险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等。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进行系统风险评估,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国外风险评估非常重视两个因素:一是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二是成立独立、专业、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建立健全社会监测体系与危机预警系统。注重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尤其是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食品监管、交通运输、人口流动等重点领域进行适时动态跟踪、舆情监控,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规范高效的社会危机预警系统,从制度上保证危机报警、危机处理、危机善后等环节的无缝衔接。

(作者分别为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4日 05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