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走好快递“最后三百米”(谈经论道

走好快递“最后三百米”(谈经论道

发布于:2018-04-02 07:5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走好快递“最后三百米”(谈经论道”,希望大家喜欢。

走好快递“最后三百米”(谈经论道)

刘 赫

可将末端投递纳入城市末端统一配送体系中,建设融电商、快递、饮用水等配送服务于一体的社区配送公共服务站,以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

随着快递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烦心事也开始出现:白天上班,家里无人接收快递,包裹常常被放到消防栓下面或者家门口,很容易丢失。

另一边,快递小哥也有不少吐槽。“送快递时一些住宅区、写字楼进入不方便。联系收件方,打电话老是无人接,一个件要送好多次。”

上门投递进门难、终端投递跟踪难,爆仓、配送慢、丢件、快递破损等问题时有发生,快递的“最后300米”成了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作为一匹“黑马”,快递业一头连着供给侧,一头连着消费侧,与电子商务等新经济新业态关系紧密。末端投递作为快递服务链条的最后一环,是网购消费者体验最直接、感受最直观的环节。据统计,2017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400亿件,人均29件。末端投递需求激增,考验着快递行业的末端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日前,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快递业的行政法规——《快递暂行条例》出台。鼓励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管理单位与快递企业签订合同,设置快件收寄投递专门场所,为开展快递末端服务提供便利。

实际上,已有不少企业看到末端投递的机遇。有的在全国主要社区和校园布局数万个驿站,有的正在加快研发和投放智能快递箱。但作为一种便民措施,末端设置量还远远不够。

下一步,可借鉴“共享模式”,鼓励多家快递企业共享末端服务场所和投递设施。从单纯依靠上门投递逐步发展成为上门投递、智能箱投递、平台投递等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多元发展的末端服务体系。

早在今年1月份,国家就明确了智能快递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的公共属性。长远考虑,可将末端投递纳入城市末端统一配送体系中,建设融电商、快递、饮用水等配送服务于一体的社区配送公共服务站,以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期待在共享经济的助力下,快递的“最后300米”能够更顺畅、更高效、更绿色、更温馨。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02日 10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