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传统文化再次打动年轻人

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传统文化再次打动年轻人

发布于:2017-06-01 06:2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传统文化再次打动年轻人”,希望大家喜欢。

《了不起的匠人》:

传统文化再次打动年轻人

□文 冰

一部在视频网站上线的微纪录片,讲的是距离大多数现代人生活遥远的手工艺匠人的故事,“冷门”体裁加上“冷门”题材,却在网络上引发大量年轻人自发传播,甚至打破优酷纪录片种类播放量记录,这部《了不起的匠人》究竟是怎么对年轻人“圈粉”?

从去年6月上线第一季起,《了不起的匠人》先后讲述了旗袍匠人、团扇匠人、角弓匠人的故事。今年第二季又把主题定位为“东方美”,展现了制陶匠人、蜀锦匠人、染织匠人、汉服匠人等12位匠人的精巧技艺和日常生活。

《了不起的匠人》把镜头对准普通匠人们的手艺生活,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正是基于对文化类节目的自信。不管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是《了不起的匠人》,所展现的都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普通匠人。这些普通人的不凡之处是他们用一生去打磨自己的作品,赋予作品以灵性。当人和器物产生情感关联时,这些匠器就和现代社会机器化大生产制造出的商品产生了区别。而匠人们沉静如水的日常生活,也和年轻人所处的快节奏都市生活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让年轻人倍感兴趣。

为了拥抱年轻人,《了不起的匠人》在形式上也花了很多“小心思”:每集20分钟的长度,“短平快”“小而美”的形式,讲起故事绝不拖泥带水;区别于传统纪录片严肃的配乐和旁白,《了不起的匠人》选择了艺人林志玲作为“分享人”并担任旁白,第二季还邀请台湾音乐人胡德夫演唱主题曲《无涯》,为整个节目带来年轻、时尚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此外,作为一部网络平台播出的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还结合优酷独有的优势,尝试了搭载直播、边看边买等网络化、年轻化玩法,赋予文化类节目在商业层面更多的想象空间。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注:种花=中华),这是很多网友看《了不起的匠人》时的弹幕评论,真实的语言反映了年轻人在面对伟大匠人和古老手艺时内心的澎湃和感动。中国的传统文化,本就有底气让年轻人讲出这些话,而越来越多类似《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的出现,也正在为年轻人打开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01日 第 07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